當前位置:首頁 » 有聲小說 » 中國畫畫論有聲小說在線收聽

中國畫畫論有聲小說在線收聽

發布時間: 2023-05-30 19:13:40

① 中國畫的特點及繪畫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中國畫的特點一、以形寫神 所謂「神」就是神氣和性格,人徒知人之有神氣有性格,而不知物也同樣有神氣有性格。中國畫家,描繪世間萬物,其所追求的,並非僅僅將對象的外形在畫面上再現為滿足,主要是緊緊的抓住對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來,即寫物的神。沒有神的形是死的形,能夠寫神,則寫形的任務就完成了。不過神離不開形,離開了形,就沒有神,神是在形之中表現的,神的變化是與形的變化相適應的,形神兩者之間有著有機的聯系。 中國畫家對於所畫的東西,都必須經過長期的觀察,深入的、准確的分析,所以對於所畫的對象就能夠非常熟悉,充分地體會和掌握對象的特殊本質及其規律、特徵等,作畫的時候,把畫家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現的對象中去,將對象的性格和畫家的性格兩者融合起來,遷想妙得,提筆一揮,就能夠把對象的形和神真實生動的表現出來。 二、高度提煉 中國畫家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題材以後,都要經過一番高度提煉的功夫。所謂高度提煉,就是用藝術手法加以處理,哪些可以刪減,哪些可以誇張,經過去粗取精,千錘百煉之後,把一般事物的形象提煉成藝術的形象,雖然簡而又簡,卻掌握了事物的特徵,不但沒有失掉真實性反而比真實的東西更純粹更集中更有概括性,更具有動人的魅力,所以中國畫筆墨洗練,寥寥幾筆就能夠把事物塑造的恰到好處。中國畫不畫影子,不注重畫喚猛光,也可以從這里得到理解。 三、空間靈活 首先,在中國畫畫面上,常留有大塊的空白,例如山水畫,在應當畫天和水的地方往往不著墨色,留出白紙使虛實相生,人物畫、花鳥畫也往往不畫背景,使主體更加突出,這種處理方法在西洋畫里皮橡是很難看到的,但在中國畫里卻很普遍,幾乎成為一種規律。其次,在畫山水畫的時候,有三遠之說即高遠、平遠、深遠的方法,這是處理空間的基本方法,並且用三遠作為基礎,拿來靈活地處理其他特殊畫幅形式的空間。例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運用散點透視的方法,好像從高處望下來似的鳥瞰法,形形色色眾多的人物、景物、船隻、車馬、店鋪等都歷歷可見,這種方法也是中國畫家靈活處理空間的一種天才創造。 四、講究意境 中國畫最講究意境。所謂意境,是指畫中的境界,即詩中有畫境,畫中有詩意的境界。這種境界一定是在畫家對生活有深切的感受,被對象所深深感動的基礎上才能得到的。一幅畫不僅僅是對事物的單純描繪,還有畫家富有感染力的感情投入,使看畫的人可以受到感動和震撼,上面談到的「遷想妙得」,就是達到了物我兩融的境界。境界中最能感動人的是富有含蓄的意境,含蓄可以使人產生聯想。如深山藏古寺之畫,踏花歸來馬蹄香之畫就是相當含蓄的例子。要含蓄就要藏,古人講: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就是這個道理。(如圖)和握橋但是意境一定要從生活中提煉而來,從詩中體悟而來,不能主觀臆造,不能無病呻吟。 五、重線不重面 線的運用,在中國畫畫面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說,中國畫在基礎上是由線組成的。在西洋畫中,線的作用僅只是作為形象的界限,表示輪廓,是從屬於形的,而在中國畫中,線的本身是可以獨立存在的,線的作用並非僅只限於表達輪廓,還可以同時表現「形、質、勢」三者。詳細點說,就是關於空間、動勢、質感、凸凹、明暗、性格無不能借用線的曲直、粗細、長短、干濕、濃淡的巧妙運用而生動的表現出來。在一筆之間就可以兼有濃淡干濕之妙, 「下筆便有凸凹之形」,這也是衡量線條質量的一個標准。 歷代的畫家,對於線的運用方法,有過很多的創造,譬如山的皴法有二十六種之多,畫人物衣褶的描法也有十八種,畫花鳥可用雙勾的方法勾勒枝乾花葉,線的使用范圍可以說非常廣泛的。 線的質量,與書法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古時畫家多兼工書法,而把書法的方法應用到畫上去,使線的運用有所發展和提高。如柯九思論畫竹「寫竹桿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等。中國畫家如能時常練習書法,對於線的運用方面可有很大的幫助。 六、重墨不重色 墨在中國畫中的重要性僅次於線,李成「惜墨如金」,以用金來比喻用墨,可見中國畫家對於用墨是非常慎重的。有筆有墨謂之畫,所謂筆,是包括線在內的,所以這句話就是說中國畫是由筆和墨構成的,如果說,中國畫離開了用筆和用墨便不成其為中國畫,也並不算是過分。 中國畫家喜歡用墨來作畫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因為墨即是色,通過墨色的深淺濃淡,可以使人有不同的色彩的感覺。以前文人畫派畫花卉,無論枝幹與花葉都是用墨來畫的,畫山水時,更多以墨為骨幹,用花青著色時,也往往要滲和一點墨。其次,像前面提到過的,為了追求對象的性格,對於對象的顏色,便看作次要了,所以在中國畫中,就可以用墨來畫竹畫花卉以及其他事物,而不管自然界有沒有墨竹等等。 中國畫一方面注重用墨,另一方面慎用顏色,墨和色有著高度的結合。例如畫水墨山水時,大體上先用墨來畫,畫到一定程度後,再在必需染色的地方染上顏色,墨和色能夠配合得非常調和。畫花卉時,花朵使用紅色或其他色來畫,而枝葉則往往用墨來畫,使花朵的色調陪襯的格外鮮艷。 還有,前面曾經提到過的,在畫人物、花卉或動物的時候,往往不畫背景,任其空白,叫做「計白當黑」,不會使人有沒有背景的感覺;畫山水時,水或天空多利用紙的空白處來表現,雖然不著顏色,不畫水紋或雲彩,然而卻能使人有水或天空的感覺。從這種利用絹或紙張的白底來表現景色的方法上,可以見到中國畫中對於顏色的使用,做到了不輕用不亂用的地步。 七、工具特殊 中國畫用的紙是一種軟而松的具有吸水性的宣紙。還有用絹或用上過礬的不吸水的紙。用的筆是一種大小長短不一的竹管製造的毛筆,並且要用硯來磨墨,磁碟來調色,都和西洋畫的工具迥然不同。 作畫的時候,往往將紙或絹平鋪在桌面上揮毫,中國畫畫幅的形式,除冊頁是長方形外,一般的形式是直而狹長的,自二尺以至丈余不等,叫做立幅,或者用扁而長的與立幅相反的形式,叫做橫披。還有一種形式叫做長卷或手卷,有的甚至高不過數寸,而長則可到數丈。例如前面提到的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高二十五點五厘米(約合七寸七分),而長竟達五百二十五厘米(約合一丈五尺七寸),還有,若團扇的圓形,摺扇之上闊下狹的扇形等等形式,也都不是西洋畫幅的形式所謂黃金律的長方形者所能比擬的。

② 求王躍文的小說《國畫》的有聲讀物或MP3

http://www.cxt8.com/static/chapter_3350/

③ 什麼是山水畫

中國畫大體分為人物畫、花鳥畫和山水畫三種。外國繪畫中,也有人物畫,還有靜物畫及風景畫等,一般把畫山和水的畫稱做風景畫,而不叫山水面。在中國,大體相當於外國風景畫的作品,長期以來被人稱作「山水畫」,大家始終不習慣稱之為風景畫。 山和水,代替著「江山」,這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是祖國的象徵。中國的山水畫早在隋、唐時期就已經基本獨立,到元代達到了高峰。從元代以後長期成為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主流,它的藝術成就超過了其他許多藝術門類,成為世界藝術史上閃光的珍寶。中國的山水畫之所以很發達,也正是因為它同西洋繪畫中的風景畫有很大的差別,這是我們需要了解的。 由於山水畫在繪畫製作中與風景畫有很多區別,因而也形成了它獨特的一面。中國山水面的主要藝術特點,是講究意境。意境並非山水畫所獨有,而是我國傳統畫論、詩論中常用的概念。它作為形象思維的產物,在小說散文中也有。而意境在山水畫中則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畫家描繪的景色,總會寄託著一定的思想感情。所謂意境,說得簡略一點,就是景與情的有機結合,包含著深厚的耐人尋味的意蘊。在西洋的近代風景畫中,非常重視景物上的光,及其固有色彩因受到光的影響所起的變化,要求描繪得酷似實際的景物。而中國的山水畫,雖然具體的景物有南方北方之分,但並不要求一山一水的刻意模仿;時間有朝暮之分,卻並不計較具體的鍾點;日月有陰晴之分,也不過分追求光暗程度。總之,雖然要求真實,但又要求有很大的概括性,這也是中國山水畫的重要特點之一。 在中國的山水畫中,常運用大片的空白來襯托氣氛,突出主題,這是中國山水畫的一大創造,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畫的藝術表現力。經過歷代畫家長期的藝術實踐,這種根據作畫立意的需要,在畫面上留下許多空白的藝術手法,就成了中國畫在構圖上的一種特色。在中國的傳統繪畫中,常把運動空白的藝術手法,稱為「計白當黑」。 再者,在中國山水畫中常有落款,這也不同於風景畫。畫家把題字作為整個構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樣,不僅可以使書法和繪畫彼此配合呼應,還可以借文字表達作品的含義,使詩情和畫意結合在一起。再加上朱紅的印章配合,成了中國畫的又一獨特傳統,它們可以平衡布局,調整畫面,起著很大的作用。 為什麼有時把中國畫叫水墨畫中國畫是我國古人發明的與眾不同的畫種,在繪畫製作過程中,所運用的技法和材料,與西畫里的油畫等有很大的差別。比如油畫的顏料含有油的成分,必須用松節油、調色油調合顏色才能畫,而且必須在油畫布或經過加工的紙上才能使用。中國畫大都畫在紙上,這種紙也是特別的紙,區別於我們平時寫字、畫蠟等畫用的白版紙或印掛歷用的銅版紙等,它含有更多的纖維,由特殊材料製做而成,即宣紙。宣紙比油畫布或其他的紙張都薄,手感柔軟,質地細致。宣紙又分生宣和熟宣兩種。吸水量很大,不容易掌握水分的紙被稱為生宣;吸水量相對少,也就是畫在紙上的筆觸不易干,水量多時不易吸收的紙,被稱為熟宣。生宣紙因它的吸水量大而常用於寫意畫,吸水量小的熟宣紙則常用來畫細致入微的工筆畫。 剛才還談到中國畫和畫西在材料上有很多不同之處。中國畫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水和墨,再有就是經過特別加工的中國畫顏料。墨在中國畫當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墨經過不同水量的調和,本身就能出現多種變化;再經過繪畫製作中筆鋒的靈活運轉,就形成了無數種豐富多彩的變化,這也是中國畫與眾不同的關鍵所在。墨經過水的調合,能演變出不同感覺的墨色,構成畫面的整體色調,使畫面具有豐富的層次。就中國的顏料來說,也包括兩種質地,一種是礦物質顏料(這種顏料放在水中片刻後有沉澱),另一種是植物質顏料(無沉澱)。中國畫的顏料在繪畫中起附助性的作用,因而顏色輕淡,即使是工筆重彩畫,也在有墨線定形的基礎上再進行渲染著色,這更說明墨本身的重要性。正因為水和墨這樣的材料在畫中佔有明顯的主導地位,因而中國畫也常常被稱做水墨畫。 中國畫為什麼要裝裱裝裱字畫簡稱裱畫。如同我們人需要美麗的衣服一樣,再好的中國畫也需裝裱。 裱畫包括對紙絹質地的書法和繪畫作品的托裱、裝璜,舊書畫的去污、揭補等等。過去有人稱這些工作為「裝褫」「裝潢」,或「裱褙」「裝池」,也有稱之為「裝褙裱軸」的。雖然這些說法不一,但含義都是一樣的。裝裱新的字畫,在作品的四周鑲上邊框,在背面裱上一層或數層紙,並加上必要的裝飾,使原件更為牢固,而且便於舒展、張掛,以適應人們觀賞的要求。裝裱舊畫,需要我們採用傳統的裱畫技術,給畫以修補裝璜,使它能長期保存,這是對文物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貢獻。 裱畫是我國所特有的一種手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傳統的書畫裝裱大致可分掛軸、手卷、冊頁等三大類。裱畫的三大品式,是根據畫心的大小、形狀、裱後的用途等方面決定的。新書畫不論裱成何種形式,其裝裱過程都可分為畫心、鑲覆、砑裝三個步驟。其中對畫心的托裱是整個裱畫工藝中最為重要的工序。舊書畫的修復過程比較復雜。首先需要將舊畫心從原件上揭下,洗除污霉,修補破洞,全色接筆。爾後的工作則與裝裱新書畫基本相同了。 中國畫的裝裱就如同「馬配鞍子」一樣,能使畫表現出更好的效果。經過裝裱的中國畫平整、干凈,增添了特有的古色古香的韻味。 中國畫為什麼有工筆畫和寫意畫之分中國畫有工筆畫和寫意畫之分,西畫當中也有,但不這樣稱呼就是了。 比如繪畫中的寫生,無論畫中國畫也好,還是畫西畫也好,都是必練的基本功。它包括工整、細致的白描和素描,也包括簡練扼要的速寫和默寫。畫白描和素描,更有充裕的時間,描寫對象一般是短時間變化不大的東西,比如花鳥畫中的植物。而「速寫」的特點就是快,要求畫畫的人盡可能在短時間內捕捉住對象的主要特徵。有些物象的動態轉瞬即逝,根本無法當場對照下筆,這就要求畫畫的人不僅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還要有相當好的記憶力,在實物消逝以後,能憑留在腦中的印象,將它默畫出來。 寫意畫與工筆畫分別與寫生中的「對照畫物慢慢描繪」和「迅速刻畫」有相似之處,但不盡相同。寫生主要表現的是事物原有的形象,而無論是寫意畫還是工筆畫,都必須具有一定的「創作性」。中國古代文人畫家借繪畫來表現自己對社會的看法,表達情懷,繪畫成了他們抒發情感的手段。因此,他們不再以表現和描繪自然界的景物為主,脫離了原有的繪畫方式,逐漸演變出另一種抒情性較強的畫,即寫意畫。工筆畫強調勾染,畫風工整嚴謹,色彩濃艷,先勾後染,宣於裝飾性。寫意畫則要求高度概括,筆墨精練,造型誇張,色彩濃重,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現在,我們經常運用的是介於工筆畫和寫意畫之間的畫法,即「兼工帶寫」,也叫做「半工半寫」。比如齊白石的花鳥畫,在大筆觸抒情後,再用小筆細致地畫一些小昆蟲,在大筆中添些小點綴,不致使畫面過於「工筆」而呆板,也不會因太「寫意」而粗糙。 為什麼美術家會分為多種流派美術家們創作美術作品的工作同工廠里的機器產生是不同的。機器產生出來的產品要求形狀、結構、尺寸絕對一樣和精確。美術家們創作出的作品絕不能都是一個模樣,千篇一律,而要千姿百態,千變萬化。由於許多藝術家生活的時代、地域、環境不同,他們每個人的性格、愛好、思想傾向、創作技法也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特色。 當然,某些藝術家因為生活在同一時代,同一地區,有共同的審美情趣和藝術追求,作品的風格相似,技法上的特色相近,於是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一個群體。另一種情況,是某個美術家個人的藝術風格受到喜愛,之後出現追隨他的風格的學生、、學生的學生,也會形成某一種群體。人們把這些群體稱為「某某流派」。那麼流派的命名自然是以這個流派所處的時代,地區、風格、技法特點等作為根據了。 例如,我國古代繪畫很多是以時代來劃分和名為流派的,像「南宋四大家」「清初六大家」等。西方繪畫很多也是按時代劃分的,如「希臘古典藝術分期」「中世紀基督教藝術」「文藝復興繪畫」「古風時代的藝術」等。生活在同一地區,或藝術創作活動在同一地域而形成相似風格的美術家們,多以該地區的名稱來命名流派。如我國清代著名的「揚州八怪」,現代的「嶺南派」等,歐洲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畫派」「威尼斯畫派」等。最能體現流派藝術特色的名稱,是以美術作品的風格、形式或表現技法等特點來命名的,這在西方現代派繪畫中最為典型。有些藝術家把作品拿到社會上後受到攻擊、批評,就用攻擊者的詞語來自稱流派,如「印象派」「野獸派」等。有些是幾個藝術家有著相同的審美情趣,相同的主張,就把他們的主張提出來形成某個流派,如「照相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等。我國的水墨畫也有很多是根據技法或畫風來形成各種流派的,如「寫意派」「沒骨派」「勾勒派」等等。 由此可見,美術家們並不是稱人們「分」為這派、那派的。多種藝術流派的形成,有其深刻而獨特的社會原因。 畫畫時為什麼要少用橡皮橡皮是用來擦鉛筆印的。為什麼畫畫時要少用橡皮呢?我們先一起來分析一下畫畫中出現的兩種現象。 現象之一:一個同學在那裡畫畫,畫了一筆,覺得不像,擦掉了重畫。又畫,又擦,這樣,一張畫,反反復復不知擦了多少遍,最後也不見得能畫好。擦了半天,結果把自信心給「擦」 掉了,興趣給「擦」沒了。 「擦」沒了的東西還有一條,就是畫畫中很重要的觀察與記憶的方法。本來,畫畫首先要用眼睛去觀察,然後把觀察到的東西記在腦子里。有了眼睛的觀察,腦子的記憶與消化,才能動手畫下來,而動筆畫畫的准確性是在反復練習與糾正中逐漸得來的。老愛用橡皮的同學只是用眼睛淺淺地觀察一下,用腦子粗粗地記憶一下,就動筆去畫了。他們覺得,畫不好,記不清沒關系,反正可以擦,擦了再畫。 現象之二:喪失自信心之後,可能橡皮用得少了,但你看他的畫面———不管是人物還是動物,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輪廓線全都被小碎道兒給占據了。即使最簡單的筆道,也是用又短又碎的線在那裡撈個不停,好像不會畫整線。這樣畫,觀察、記憶能同樣受到影響,自信心仍然上不來。 解決這一問題其實也不難。同學們知道,不管畫什麼物體,形准與不準都是相對的,並且有一個過程。最主要的,是觀察、記憶、動手能力協調得好不好,練得多不多,動腦子分析得夠不夠。特別是畫速寫,一筆畫壞了怕什麼?留在那裡還可以比較對錯。畫多了,下筆自然就越來越難了。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分析比較對錯上,放在尋找分析、觀察、記憶的缺陷上,你會越畫越好,自信心會越畫越強。其實,好多成人畫速寫,也常出現畫得不準而復筆重畫的現象。同學們為什麼要膽小呢? 當然,並不是畫所有的畫都不用橡皮。比如,素描不必須用橡皮,但還是少用為好。但畫速寫是要絕對禁止使用橡皮的。另外,不管畫什麼畫,用線都要流暢,不能碎,這也是必須做到的。 為什麼說單純學習技法並不能真正學好美術當你欣賞一幅好的美術作品時,你會情不自禁地被感染,或輕松,或沉重,或置身於洶涌波濤之中,或立於茂林修竹之畔。 東晉畫家顧愷之有一個很著名的論點:「傳神寫照」「遷想妙得」。在他畫的《洛神賦》里,我們不是可以體會到「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鞭蓉出綠波」的文采與浪漫嗎?詩是有聲的畫,畫是無聲的詩。 達·芬奇畫的《蒙娜麗莎》,畫面上展示著永恆的微笑,神秘而又燦然,被歷代學得稱為千古之跡。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英若森十世》,卻使人很難記憶那兩道寒光逼人、狡詐陰險的眼光。 當我們沉醉於古今中外的美術佳作之中的時候,有誰只停留在欣賞它們的技法上了呢?哪一件好的作品,不是意境美和形式美的和諧統一呢?哪一件好的作品,其內涵不包括了作者的思想、氣質、學識,修養和他們對繪畫語言的探尋與追求呢?所以說,僅僅學習美術的技法,無法使你對美術的理解與追求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另外,要想真正學好美術,還需要有其他學科的知識,如數學、物理、化學等。否則,理解繪畫中的比例、結構、解剖、透視、色彩以及繪畫工具的性能,就難以辦到了。很難想像,一個其他學科都很差的學生能學好美術。 總之,有志於學習美術的少年兒童,一定要記住:單純學習美術技巧是不能真正把美術學好的,只有在與其他科互為促進的基礎上,才能使你的美術學習插上堅硬的翅膀。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