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有声小说 » 有声小说在线收听聊斋全集志异

有声小说在线收听聊斋全集志异

发布时间: 2023-06-18 10:32:52

⑴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zDWettExrxTC167YLq8JVw

提取码: gur9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⑵ 聊斋志异故事

聊斋志异故事
我姐夫的祖父宋先生,名焘,原是本城的一位秀才。有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忽然,看到一名衙门的公差,手里拿着一张通知单,牵着一匹头上有白毛的马走来。对他说:“请你去参加考试!”宋先生说:“主考的学台老爷没有到,怎么能突然进行考试呢?”差人也不回答,只是不断地催促他。宋先生只好勉强骑上马,跟随他去。走的路都是非常陌生的,不久,他们便来到一座城市,如同帝王所居住的京城一样。不多时,他们进入一座衙门。宫殿建筑宏伟华丽,堂上坐着十多位官员,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其中只有关帝是认识的。衙门的殿廊下摆着桌、凳各两个。已经有一位秀才坐在那里的下位上。宋先生便与他肩并肩坐下。每张桌子上都有笔和纸。一会,便送下有题目的卷纸来,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他们俩把文章做成后便呈送上去。宋先生的文章中有句话,说:“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给他奖励;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各位官员在传阅中不住地称赞。他们便把宋先生召唤到殿堂上去,对他说:“河南那个地方,缺一位城隍,你去担任这个职务很合适。”宋先生一听,这时才开始明白过来,连忙跪下去,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我能得到这样荣耀的任命,怎么敢再三推辞呢?但我的70多岁的老母,身边无人奉养。请你们允许在她去世之后,我再听从你们的任用。”堂上一位好象是帝王样的人,立即命令查看他母亲的寿禄。有一位留着胡子的官吏,捧着记载人寿禄的册子看了一遍,说道:“她还有阳寿九年。”他们听后正在犹豫不决,想不出办法时,关帝说:“没有什么关系,让姓张的先代理九年,到了期限,他再去。”于是,堂上人对宋先生说:“本应该让你立即到任的,今从仁爱孝敬之心考虑,给你九年的假,到了期限还得叫你去。”说完,又对那位秀才勉励了几句。二位先生叩头后走下殿来,秀才拉着宋先生的手,一直送到郊外,并自我介绍说:“我是长山地方人,姓张。”还将自己做的诗赠给宋先生留作纪念。可是,宋先生把整首诗忘记了,只记得中间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蜡无灯夜自明”两句。宋先生骑上马就告辞而去,当他回到村里时,就好象是从梦中醒过来一样。可是到这时,他已经是死去三天啦。宋先生的母亲听到棺材里有吟呻声,便赶快把他从里面扶出来。过了好半天,宋先生才能说出话来。他打听长山那个地方,果然有姓张的这个人,已经在那天死去了。
自此以后的第9年,宋先生的母亲果然到时候便死去了。丧事发送完毕之后,宋先生洗完了澡,走进屋子里也死了。宋先生的丈人家住在城中西门里,忽然,看到宋先生一身新官服,身后跟随着许多车马人员。丈人家里人都非常惊奇,不知宋先生已经成了神,做了城隍。他们急忙跑到宋先生家里去打听消息,原来,宋先生已经死去了。
我姑夫自己记有小传,可惜战乱后没有保存下来,这只不过是个大概吧。
考城隍》是《聊斋志异》的第一篇。是一篇宣扬仁孝之德的寓言故事。
文章记叙了宋焘考取城隍一职的事情。宋焘卧病在床,被官差叫去参加考试。接下来作者用虚幻之笔,重点写了阴间众神面试宋焘的场面。考试场面怪诞而庄严:宫殿雄伟华丽,考官有十几位官员,考生只有宋焘及长山张秀才。考试题目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八个字。宋焘很有才学,对社会问题有独道见解。他对考题精辟地解释为:“有心做善事,虽善不奖赏;无心作坏事,虽恶不惩罚。”,受到了诸神的传赞不已。宋焘认为,对善恶要从人的动机上判定,而不以效果作为判定的惟一标准。从实际出发,对善恶的后果作具体分析,然后赏罚分明,论-功行赏。这是做官的基本条件。这两句,既表明了宋焘具备了当官的必要条件,有赏罚分明的才干,又包含有对封建社会善恶不分,黑白不明的抨击,同时也暗含着宋焘因久试不第而郁结在胸中的积怨。
接下来作者把人物打出正常轨道,突出写宋焘的孝行。当众神十分赏识宋焘的才能,决定委派他任河南城隍时,作为一个老廪生,在困顿寒窗的痛苦折磨中突然考中了,对于一般人来说,此时此地应非常高兴才是。而作者偏偏用把人物打出正常轨道的手法,写宋焘不但没有高兴,而是顿首哭泣,乞求众神,“我母亲七十岁了,无人奉养,请允许我伺候她到寿终,我再唯命是听,任你们录用派遣。”于是感动了众神,盛赞宋焘有仁孝之心,破例准假九年,让张秀才代理城隍之职。这个场景的描写,细致、详实、感人,有力地了说明宋焘是个品行端正,为人高洁的秀才。后面宋焘写给张秀才的赠诗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两句,这两句对仗工整。这一工对句揭示了宋焘是个才学之士,具有豁达、豪放的个性,淡泊名利,胸襟坦荡,追求自由,没有其他迂腐文人的穷酸相。因此我们可以说,作者笔下的宋焘是个德才兼备的读书人。在为官与尽孝之间,他能以尽孝为先。这对那些官迷心窍,不要仁孝的人,无疑是个有力地批判。他有德有才,却一直只是个老廪生。这对于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无疑是具有讽刺性与批判性。
这篇小说的情节成功的运用了“出于幻域,顿入人间(鲁迅语)”的故事结构法。作者让人物以病卧进入梦境,然后展开神奇的故事情节,由实入虚,由虚返实,再由实归虚。这样就在虚幻的故事上涂抹上了一层真实性与现实性的色彩,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尸变
翻译
阳信县有个老翁,是县郊蔡店人。村子离城五六里,父子二人临路开设客店,方便过往商人投宿。有车夫数人,贩运货物,常寄宿他家。
一日黄昏,车夫四人同来投宿。但住客已满,四人无奈,只得央求收容。老翁沉思片刻,想到一个地方,但只怕客人不愿意。客人说:“只求安身,不敢挑剔”。原来老翁儿媳死去不久,停尸在室,儿子正外出购买棺材。老翁因想灵所冷寂,于是带领客人穿过一道巷子前往。进了屋,只见桌上灯光昏暗,桌后悬挂灵帐,用纸衾覆盖着死者。再看卧处,是仅隔着一个门的房间,设有连铺。四个客人因劳苦奔波,倒在枕上便鼾声大作。其中一人朦朦胧胧,忽听得床上嚓嚓声响,急忙睁眼瞧去,灵前灯光照得清清楚楚,女尸已揭开纸衾起来,并下床步入卧处,面色金黄,生绢裹额。女尸走近卧榻,俯身向睡着的客人一一吹气。客人顿时大惊,深怕她向自己吹气,偷偷地扯被子盖着头部,不敢出一丝气。一会儿,那女尸果不走近他,照样吹气。凭感觉知道她已出房去,又听到纸衾嚓嚓响,才略略探出头来窥看,见女尸僵卧如初。客人非常害怕,但又不敢发出声响,便暗暗用脚踢同伴。同伙都一动不动。想来无计可施,不如穿衣逃出。刚把衣披上,嚓嚓声又起,只好再次把头埋入被中。感觉到女尸真的又来,连续向他吹了多次方才离去。一下,听到灵床上有响声,知道女尸又躺下了。于是客人慢慢从被底伸出手去拿裤,匆匆穿上,赤着脚便往外没命地跑。这时,女尸也起来追逐,等她离开灵账,客人已开门逃出。谁知那女尸紧追不舍。客人边跑边叫,村里却无人惊醒。想去敲主人的门,又怕来不及。只好朝县城方向竭力逃跑。到达东郊,看见一座寺庙,还听到木鱼声,于是急忙敲门。庙中和尚非常惊讶,又不肯立即放他入内。转瞬间女尸便到,相距只有一尺多。客人窘急无路,见庵前有一白杨,树干粗约四五尺,只得借树遮身。尸从左来,就侧身向右;尸从右来,就侧身向左。相持很久,女尸越发大怒。然而彼此精疲力竭,女尸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客人气喘吁吁,汗流不止地靠着树干护身。突然间女尸暴起,伸着两只胳膊隔着树干向他扑来。客人吓倒在地,女尸没有抓住他,僵硬地抱着树干。
和尚偷听许久,直到没有声息,方才开门出来。见客人躺在地上,用烛一照,已死,但胸口仍有一丝气息,背进庵中,夜尽才苏醒,让他喝了茶水,然后问他是怎么一回事?客人把经过一一进述。这时,晨钟响过,天已蒙蒙发亮。和尚见树上果有女尸,立即报告县官。县官亲自验看,令人拨下女尸手,牢不可开。仔细观察,左右手四个指头并卷如钩,插入树干,不见指甲。后又增几人,合力拨开。看看指穴,好象凿了八个孔。县官派遣差役到店家打听,店里正因女尸不见、客人死去,纷纷喧嚷。差役告诉其中缘故,老翁跟差役去将女尸抬回。幸存的客人流泪对县官说:“我们四人同出,今只剩我一人独归,这事如何能使乡人信同呢?” 县官替他出县证明并送给衣食等物而去。
3。崂山道士
城里有一个姓王的后生,排行老七,是财主家的儿子,年轻时就羡慕道人。他听说崂山仙人很多,就背着书籍等去周游。
这天,登上一座山顶,看见有座庙宇,十分幽静。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发漂拂在脖子上,神气爽朗豪迈。便上前叩拜,与道士交谈。听道士讲的道理十分玄妙,他就要拜道士做师傅。道士说:“恐怕你娇弱懒惰,不能受苦。”王生回答:“没问题,能吃苦!”于是就收了他做徒弟。
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时都聚集来了,王生与他们都施礼相见,于是就留在庙中。
第二天凌晨,道士招呼他去,把一把斧子授给他,叫他随众人上山砍柴。王生谨慎的接受训育。
过了一月有余,手和脚上都起了厚厚的老茧,有点忍受不了了,私下里有想回家的意思。
一天晚上回来,见有两个人和师傅在喝酒。天已经黑了,还没有灯烛。就见师傅用纸剪了个镜子的形状,粘在墙壁上。一会儿,月光明亮的照在屋子里,光下能分辨毫芒,各位徒弟围着他听后使唤。听有一个客人说:“美好的夜晚,应尽情欢乐,不可不一同享受。”于是师傅从案上取了一壶酒,分赏给众人,并嘱咐都要一醉方休。王生私下想,七八个人一壶酒,怎能尽兴?众徒弟都各自找盆和钵盂,来到酒。王生怕酒没有了,就先干了一杯。可连续到了数杯,壶内的酒竟一点也不见少。心下奇怪。一会儿,一客人说:“承蒙赏赐月光照明,可这样饮酒太寂寞,何不把嫦娥呼来?”于是又见师傅把一根筷子掷到月亮上,旋见一个美人,从光中出来,开始还不到一尺高,等到了地下,竟与人的身材相同。纤细的腰肢,秀丽的脖颈,风流飘丽,竟跳起霓裳羽衣舞来。跳了一会儿,又唱道:“做神仙啊,不情愿啊,想回来呀,为什么把我囚困在啊,这广寒宫啊!”声音清脆悦耳,响亮如箫管。喝完,盘旋升起,跃到桌上。众人正惊顾间,已经又变为筷子了。三人大笑起来。有一客人说:“今晚最欢乐,然而不胜酒力了,你们把我送到月宫中去怎么样?”三人移了席子,渐渐进入月中,众人看到三人在月中饮酒,胡须眉毛都看得见,好像人的影子照在镜子中。又过了一阵,月光渐渐黯淡了,侍从的人点起灯来,却见道人一人坐着,客人都没有了。桌上吃剩的东西都在,粘在壁上的月亮,只是圆圆的象镜子一样罢了。
道士问众徒弟:“喝足了吗?”众人回答:“足了。”道士说:“喝足了,应早睡,不要耽误了砍柴割草。”众人应声退走了。王生私下羡慕,回去的念头打消了。又过了一个月,是在不堪忍受其苦,可道士又不传一术,心里实在不能等待,便向道士辞行说:“弟-子数百里来向仙师学习,即使不能得长生术,有小小的教给弟-子,也可以安慰弟-子求教之心;心在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不过是早晨出去砍柴,晚上回来。弟-子在家时,没受过这样的苦。”道士笑着说:“我原说你不能受苦,现在果然如此,明早一定送你回去。”王生又说:“弟-子劳动了这么多天,师傅略微教给点小技法,这次来也算不白袍。”道士问:“你求什么法术呢?”王生说:“每次见师傅行走,墙壁都不能阻挡,只学会了这法术就满足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他。于是传给他一个口诀,令他自己念咒,念完招呼道:“入之!”王生面对着墙数步,不敢进入,道士说:“你试着入一下。”王生果然从从容容的走,可到了墙跟前,却被阻住了。道士又说:“你低着头猛然跑入,不要犹豫。”他果然离开墙数步,猛然跑着进入,到了墙根,像没有墙一样,回头一看,果然到墙外边了。他大为高兴,进去感谢师傅。道士说:“回去应该用恭敬的态度来对待,否则不灵验。”于是给他路费,叫他回去了。
到了家,自夸自己遇到了仙人,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挡他。他妻子不信,他便模仿着原来的动作,离开墙数尺,跑着向墙而去,可头撞在了硬壁上,砰然有响声。他妻子上前一看,见额头上肿起来像鸡蛋那么大一块。妻子做手势嘲笑他,他惭愧、气愤,骂老道士无良心。
作者说:听到此事,没有不大笑的。可是象王生这样的人,世上正经不少。现在有一个卑鄙无聊的家伙,喜欢嗜欲,得了病,却怕用药。接着又有吮痈舔痔的人,进来告诉他有治病的法术,来迎合他的意思,骗他说:“拿了这个法术去,可以百病治愈。”当初试验了一下,不能没有小的效果,于是认为天下的事都可以这样行了。看来,他们不到撞墙壁而疼痛时,是不能停止的。

⑶ 《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盘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旋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贴焉书之。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远游。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在清初,象蒲松龄这样出身的士人,进身之途唯在科举。科场的失败使他悲愤万分:“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着热衷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迹不践公门”的傲视权贵的一面。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与韩刺史樾依书》)。他把满腔愤气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此书创作从他年轻时就开始了,康熙十八年(1679)作《聊斋自志》,可知那时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已初具规模,一直到暮年方才成书,“集腑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自志》)这部小说集熔铸着蒲松龄一生的心血。蒲松龄的创作,还有通俗俚曲14种,计有《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快曲》、《丑俊巴》、《禳妒咒》、《增补幸云曲》等。这些俚曲用了山东淄川地区的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它们从不同角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不平,在人生态度和创作思想上与《聊斋志异》是相通的。蒲松龄的著作,小说和俚曲之外,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和关于农业、医药的通俗读物《农桑经》、《药书》等。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参考资料:http://www.3703.com
回答者:fzhydyzdy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15 20:36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今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简介
文言短篇小说集。清代蒲松龄作。蒲松龄从20岁左右开始创作,大约40岁左右初稿完成,以后不断修补、增订,年近50才定稿。小说题材大部源于民间故事和稗文野史。全书12卷,近500个短篇。
《聊斋志异》就思想内容而言,可分三类:第一类,尖锐地暴露政治的黑暗,鞭挞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第二类,揭露和抨击旧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第三类,批判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反映当时广大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樊笼的愿望和行动。当然作品中也有的地方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或因果轮回的迷信思想。这些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和世界观的矛盾。《聊斋志异》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作品中的角色,大多是花、妖、狐、怪,但又都有人的特征、人的性格,个性十分鲜明。每一篇的情节奇幻复杂,《聊斋志异》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的高峰。

⑷ 关于《聊斋志异》

聂小倩
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适赴金华,至北郭,解装兰若。寺中殿塔壮丽,然蓬蒿没人,似绝行踪。东西僧舍,双扉虚掩,惟南一小舍,扃键如新。又顾殿东隅,修竹拱把,阶下有巨池,野藕已花。意甚乐其幽杳。会学使案临,城舍价昂,思便留止,遂散步以待僧归。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宁趋为礼,且告以意。士人曰:“此间无房主,仆亦侨居。能甘荒落,旦暮惠教,幸甚!”宁喜,藉藁代床,支板作几,为久客计。是夜月明高洁,清光似水,二人促膝殿廊,各展姓字。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宁疑为赴试者,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诘之,自言秦人,语甚朴诚。既而相对词竭,遂拱别归寝。
宁以新居,久不成寐。闻舍北喁喁,如有家口。起,伏北壁石窗下微窥之,见短墙外一小院落,有妇可四十余;又一媪衣�绯,插蓬沓,鲐背龙钟,偶语月下。妇曰:“小倩何久不来?”媪曰:“殆好至矣。”妇曰:“将无向姥姥有怨言否?”曰:“不闻;但意似蹙蹙。”妇曰:“婢子不宜好相识。”言未已,有十七八女子来,仿佛艳绝。媪笑曰:“背地不言人,我两个正谈道,小妖婢悄来无迹响,幸不訾着短处。”又曰:“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去。”女曰:“姥姥不相誉,更阿谁道好?”妇人女子又不知何言。宁意其邻人眷口,寝不复听;又许时始寂无声。
方将睡去,觉有人至寝所,急起审顾,则北院女子也。惊问之,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宁正容曰:“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女云:“夜无知者。”宁又咄之。女逡巡若复有词。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女惧,乃退。至户外忽返,以黄金一锭置褥上。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我囊囊!”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诘旦有兰溪生携一仆来候试,寓于东厢,至夜暴亡。足心有小孔,如锥刺者,细细有血出,俱莫知故。经宿一仆死,症亦如之。向晚燕生归,宁质之,燕以为魅。宁素抗直,颇不在意。宵分女子复至,谓宁曰:“妾阅人多矣,未有刚肠如君者。君诚圣贤,妾不敢欺。小倩,姓聂氏,十八夭殂,葬于寺侧,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腆颜向人,实非所乐。今寺中无可杀者,恐当以夜叉来。”宁骇求计。女曰:“与燕生同室可免。”问:“何不惑燕生?”曰:“彼奇人也,固不敢近。”又问:“迷人若何?”曰:“狎昵我者,隐以锥刺其足,彼即茫若迷,因摄血以供妖饮。又惑以金,非金也,乃罗刹鬼骨,留之能截取人心肝。二者,凡以投时好耳。”宁感谢,问戒备之期,答以明宵。临别泣曰:“妾堕玄海,求岸不得。郎君义气干云,必能拔生救苦。倘肯囊妾朽骨,归葬安宅,不啻再造。”宁毅然诺之。因问葬处,曰:“但记白杨之上,有乌巢者是也。”言已出门,纷然而灭。
明日恐燕他出,早诣邀致。辰后具酒馔,留意察燕。既约同宿,辞以性癖耽寂。宁不听,强携卧具来,燕不得已,移榻从之,嘱曰:“仆知足下丈夫,倾风良切。要有微衷,难以遽白。幸勿翻窥箧襆,违之两俱不利。”宁谨受教。既各寝,燕以箱箧置窗上,就枕移时,齁如雷吼。宁不能寐。近一更许,窗外隐隐有人影。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宁惧,方欲呼燕,忽有物裂箧而出,耀若匹练,触折窗上石棂,飙然一射,即遽敛入,宛如电灭。燕觉而起,宁伪睡以觇之。燕捧箧检征,取一物,对月嗅视,白光晶莹,长可二寸,径韭叶许。已而数重包固,仍置破箧中。自语曰:“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遂复卧。宁大奇之,因起问之,且告以所见。燕曰:“既相知爱,何敢深隐。我剑客也。若非石棂,妖当立毙;虽然,亦伤。”问:“所缄何物?”曰:“剑也。适嗅之有妖气。”宁欲观之。慨出相示,荧荧然一小剑也。于是益厚重燕。
明日,视窗外有血迹。遂出寺北,见荒坟累累,果有白杨,乌巢其颠。迨营谋既就,趣装欲归。燕生设祖帐,情义殷渥,以破革囊赠宁,曰:“此剑袋也。宝藏可远魑魅。”宁欲从受其术。曰:“如君信义刚直,可以为此,然君犹富贵中人,非此道中人也。”宁托有妹葬此,发掘女骨,敛以衣衾,赁舟而归。宁斋临野,因营坟葬诸斋外,祭而祝曰:“怜卿孤魂,葬近蜗居,歌哭相闻,庶不见凌于雄鬼。一瓯浆水饮,殊不清旨,幸不为嫌!”祝毕而返,后有人呼曰:“缓待同行!”回顾,则小倩也。欢喜谢曰:“君信义,十死不足以报。请从归,拜识姑嫜,媵御无悔。”审谛之,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丽尤绝。遂与俱至斋中。嘱坐少待,先入白母。母愕然。时宁妻久病,母戒勿言,恐所骇惊。言次,女已翩然入,拜伏地下。宁曰:“此小倩也。”母惊顾不遑。女谓母曰:“儿飘然一身,远父母兄弟。蒙公子露覆,泽被发肤,愿执箕帚,以报高义。”母见其绰约可爱,始敢与言,曰:“小娘子惠顾吾儿,老身喜不可已。但生平止此儿,用承祧绪,不敢令有鬼偶。”女曰:“儿实无二心。泉下人既不见信于老母,请以兄事,依高堂,奉晨昏,如何?”母怜其诚,允之。即欲拜嫂,母辞以疾,乃止。女即入厨下,代母尸饔。入房穿榻,似熟居者。
日暮母畏惧之,辞使归寝,不为设床褥。女窥知母意,即竟去。过斋欲入,却退,徘徊户外,似有所惧。生呼之。女曰:“室有剑气畏人。向道途中不奉见者,良以此故。”宁悟为革囊,取悬他室。女乃入,就烛下坐;移时,殊不一语。久之,问:“夜读否?妾少诵《楞严经》,今强半遗忘。浼求一卷,夜暇就兄正之。”宁诺。又坐,默然,二更向尽,不言去。宁促之。愀然曰:“异域孤魂,殊怯荒墓。”宁曰:“斋中别无床寝,且兄妹亦宜远嫌。”女起,颦蹙欲啼,足�儴而懒步,从容出门,涉阶而没。宁窃怜之,欲留宿别榻,又惧母嗔。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黄昏告退,辄过斋头,就烛诵经。觉宁将寝,始惨然出。
先是,宁妻病废,母劬不堪;自得女,逸甚,心德之。日渐稔,亲爱如己出,竟忘其为鬼,不忍晚令去,留与同卧起。女初来未尝饮食,半年渐啜稀酡。母子皆溺爱之,讳言其鬼,人亦不知辨也。无何,宁妻亡,母隐有纳女意,然恐于子不利。女微知之,乘间告曰:“居年余,当知肝膈。为不欲祸行人,故从郎君来。区区无他意,止以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实欲依赞三数年,借博封诰,以光泉壤。”母亦知无恶意,但惧不能延宗嗣。女曰:“子女惟天所授。郎君注福籍,有亢宗子三,不以鬼妻而遂夺也。”母信之,与子议。宁喜,因列筵告戚党。或请觌新妇,女慨然华妆出,一堂尽眙,反不疑其鬼,疑为仙。由是五党诸内眷,咸执贽以贺,争拜识之。女善画兰、梅,辄以尺幅酬答,得者藏之什袭以为荣。一日俯颈窗前,怊怅若失。忽问:“革囊何在?”曰:“以卿畏之,故缄致他所。”曰:“妾受生气已久,当不复畏,宜取挂床头。”宁诘其意,曰:“三日来,心怔忡无停息,意金华妖物,恨妾远遁,恐旦晚寻及也。”宁果携革囊来。女反复审视,曰:“此剑仙将盛人头者也。敝败至此,不知杀人几何许!妾今日视之,肌犹粟栗。”乃悬之。次日又命移悬户上。夜对烛坐,欻有一物,如飞鸟至。女惊匿夹幕间。宁视之,物如夜叉状,电目血舌,睒闪攫拿而前,至门却步,逡巡久之,渐近革囊,以爪摘取,似将抓裂。囊忽格然一响,大可合篑,恍惚有鬼物突出半身,揪夜叉入,声遂寂然,囊亦顿索如故。宁骇诧,女亦出,大喜曰:“无恙矣!”共视囊中,清水数斗而已。
后数年,宁果登进士。举一男。纳妾后,又各生一男,皆仕进有声。

⑸ 聊斋志异的简介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目录

卷一

考城隍 耳中人 尸变 喷水 瞳人语 画壁
山魈 咬鬼 捉狐 荞中怪 宅妖 王六郎
偷桃 种梨 劳山道士 长清僧 蛇人 斫蟒
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娇娜 僧孽 妖术
野狗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真定女 焦螟
叶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灵官 王兰
鹰虎神 王成 青凤 画皮 贾儿 蛇癖

卷二

金世成 董生 龁石 庙鬼 陆判 婴宁
聂小倩 义鼠 地震 海公子 丁前溪 海大鱼
张老相公 水莽草 造畜 凤阳士人 耿十八 珠儿
小官人 胡四姐 祝翁 猎婆龙 某公 快刀
侠女 酒友 莲香 阿宝 九山王 遵化署狐
张诚 汾州狐 巧娘 吴令 口技 狐联
滩水狐 红玉 龙 林四娘

卷三

江中 鲁公女 道士 胡氏 戏术 丐僧
伏狐 蛰龙 苏仙 李伯言 黄九郎 金陵女子
汤公 阎罗 连琐 单道士 白于玉 夜叉国
小髻 西僧 老饕 连城 霍生 汪士秀
商三官 于江 小二 庚娘 宫梦弼 鸲鹆
刘海石 谕鬼 泥鬼 梦别 犬灯 番僧
狐妾 雷曹 赌符 阿霞 李司鉴 五羖大夫
毛狐 翩翩 黑兽

卷四

余德 杨千总 瓜异 青梅 罗刹海市 田七郎
产龙 保住 公孙九娘 促织 柳秀才 水灾
诸城某甲 库官 酆都御史 龙无目 狐谐 雨钱
妾杖击贼 秀才驱怪 姊妹易嫁 续黄粱 龙取水 小猎犬
棋鬼 辛十四娘 白莲教 双灯 捉鬼射狐 蹇偿债
头滚 鬼作筵 胡四相公 念秧 蛙曲 鼠戏
泥书生 土地夫人 寒月芙蕖 酒狂

卷五

阳武侯 赵城虎 螳螂捕蛇 武技 小人 秦生
鸦头 酒虫 木雕美人 封三娘 狐梦 布客
农人 章阿端 馎饦媪 金永年 花姑子 武孝廉
西湖主 孝子 狮子 阎王 土偶 长治女子
义犬 鄱阳神 伍秋月 莲花公主 绿衣女 黎氏
荷花三娘子 骂鸭 柳氏子 上仙 侯静山 钱流
郭生 金生色 彭海秋 堪舆 窦氏 梁彦
龙肉

卷六

潞令 马介甫 魁星 厍将军 绛妃 河间生
云翠仙 跳神 铁布衫法 大力将军 白莲教 颜氏
杜翁 小谢 缢鬼 吴门画工 林氏 胡大姑
细侯 狼 美人首 刘亮采 蕙芳 山神
萧七 乱离 豢蛇 雷公 菱角 饿鬼
考弊司 阎罗 大人 向杲 董公子 周三
鸽异 聂政 冷生 狐惩淫 山市 江城
孙生 八大王 戏缢

卷七

罗祖 刘姓 邵九娘 巩仙 二商 沂水秀才
梅女 郭秀才 死僧 阿英 橘树 赤字
牛成章 青娥 镜听 牛癀 金姑夫 梓潼令
鬼津 仙人岛 阎罗薨 颠道人 胡四娘 僧术
禄数 柳生 冤狱 鬼令 甄后 宦娘
阿绣 杨疤眼 小翠 金和尚 龙戏蛛 商妇
阎罗宴 役鬼 细柳

卷八

画马 局诈 放蝶 男生子 钟生 鬼妻
黄将军 三朝元老 医术 藏虱 梦狼 夜明
夏雪 化男 禽侠 鸿 象 负尸
紫花和尚 周克昌 嫦娥 鞠乐如 褚生 盗户
某乙 霍女 司文郎 丑狐 吕无病 钱卜巫
姚安 采薇翁 崔猛 诗谳 鹿衔草 小棺
邢子仪 李生 陆押官 蒋太史 邵士梅 顾生
陈锡九

卷九

邵临淄 于去恶 狂生 澄俗 凤仙 佟客
辽阳军 张贡士 爱奴 单父宰 孙必振 邑人
元宝 研石 武夷 大鼠 张不量 牧竖
富翁 王司马 岳神 小梅 药僧 于中丞
皂隶 绩女 红毛毡 抽肠 张鸿渐 太医
牛飞 王子安 刁姓 农妇 金陵乙 郭安
折狱 义犬 杨大洪 查牙山洞 安期岛 沅俗
云萝公主 鸟语 天宫 乔女 蛤此名寄生 刘夫人
陵县狐

卷十

王货郎 疲龙 真生 布商 彭二挣 何仙
牛同人 神女 湘裙 三生 长亭 席方平
素秋 贾奉雉 胭脂 阿纤 瑞云 仇大娘
曹操冢 龙飞相公 珊瑚 五通 申氏 恒娘
葛巾

卷十一

冯木匠 黄英 书痴 齐天大圣 青蛙神 任秀
晚霞 白秋练 王者 某甲 衢州三怪 拆楼人
大蝎 陈云牺 司札吏 蚰蜓 司训 黑鬼
织成 竹青 段氏 狐女 张氏妇 于子游
男妾 汪可受 牛犊 王大 乐仲 香玉
三仙 鬼隶 王十 大男 外国人 韦公子
石清虚 曾友于 嘉平公子

卷十二

二班 车夫 乩仙 苗生 蝎客 杜小雷
毛大福 雹神 李八缸 老龙船户 青城妇 鸮鸟
古瓶 元少先生 薛慰娘 田子成 王桂庵 寄生附
周生 褚遂良 刘全 土化兔 鸟使 姬生
果报 公孙夏 韩方 纫针 桓侯 粉蝶
李檀斯 锦瑟 太原狱 新郑讼 李象先 房文淑
秦桧 浙东生 博兴女 一员官 丐汕 人妖
蛰蛇 晋人 龙 爱才

《聊斋志异》在进步的思想内容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的成分,如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鬼神迷信和因果报应思想,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俗倾向等,是我们阅读时应注意分析批判的。

⑹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从20岁始至40岁基本成书,后又继续创作至暮年,历时40年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500篇,内容皆搜抉奇怪,其中多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虽涉荒幻而断制谨严。旨在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移风易俗,抒写孤愤。其素材多取自于现实生活以及轶闻传说与个人感受。如写明末清初战乱的《韩方》、《鬼隶》、《乱离》、《野狗》、《张氏妇》等篇以及为抚慰落魄书生与孤身塾师的《绿衣女》、《小谢》篇等。

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如《促织》、《潞令》、《鴞鸟》、《梦狼》、《放蝶》、《胭脂》、《商妇》、《张鸿渐》、《盗户》、《公孙夏》、《梅女》、《伍秋月》、《席方平》、《续黄粱》;《画壁》、《考城隍》、《钟生》、《陈锡九》、《张诚》、《二商》、《曾友于》、《辛十四娘》、《林氏》、《马介甫》、《大男》、《云翠仙》、《姚安》、《韦公子》、《宫梦弼》、《雷曹》、《素秋》、《酒友》、《崔猛》、《义犬》、《大力将军》、《丁前溪》、《种梨》;《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何仙》、《贾奉雉》、《饿鬼》、《三仙》、《神女》、《考弊司》、《胡四娘》;《红玉》、《绿衣女》、《连琐》、《香玉》、《小谢》、《嫦娥》、《爱奴》、《凤仙》、《青梅》、《娇娜》、《乔女》、《连城》等。
http://www.pusongling.net/psl.html

小倩——带你进入一个奇幻的世界,感受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陆判——换头风波,书生上天下地状告冥官,讨取公道……

画皮——这是一个关于女鬼复仇的故事……

阿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爱情上,只要是至情至诚,定能感动佳人,终成美眷……

小翠——灵狐报恩,嬉闹中化解危机,痴儿巧妇,每天制造欢乐笑声……

小谢与秋容——书生勇闯鬼屋,巧遇两只调皮鬼,经历了多番生死患难,发生了一段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

崂山道士
说的一个整天梦想当神仙的书生去崂山学道,学了点穿墙术就打算以次行窃,结果头上撞了很多包。

促织-借历史以针砭现实,体现出社会的黑暗,结尾由悲到喜,全看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他生活的社会背景。

胭脂-描写了一个平反冤狱的故事,穿插了青年男女真挚而纯洁的爱情,有力地挟击了主观断案、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僚的丑恶嘴脸,热情地赞扬了秉公断案,认真调查研究和知错能改的良好作风。

《席方平》写的是一个非现实的幻想世界——阴间的故事。间接阴间的险恶,影射人间的贪官吏虐,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机构的各个层次。它使人们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各级官府,只不过是压迫人民的工具;封建社会的官场社会的腐败以极,暗无天日,从而使人们产生了对封建统治性的怀疑。

《阿宝》中孙子楚魂附体鹦鹉等。这是一部借非现实的幻景物来寄托对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

《狼梦》写白翁梦见自己走进儿子的县衙内,看见道上、厅上、堂上、堂下坐着、躺着的都是吃人肉的狼,而他们的周围白骨成堆,又看到自己的儿子有变成了老虎。作者在篇末写到:窃叹天下只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明白的告诉人们梦里的虎狼就是现实中官吏。

《红玉》爆露社会的黑暗,而且着重表现了人们同恶势力的抗争,使恶人受到惩治,善良的受害者受到救助。作家对“人侠”虬髯客,“狐侠”红玉不不记个人得失助人为乐的品德十分赞颂,而且对豪绅和赃官,则表示了极大的愤怒。

《连城》给了人一个全新的观念,那就是要男女双方互相知心。乔生爱连城,是因为它赏识了自己的诗。连城爱乔生,是因为他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处境。这样他们的基础便十分牢固,可以冲破任何障碍,终成眷属。

《司文郎》、《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考弊司》写阴间主管考试的靠弊司司主虚肚鬼颁下定例,凡考生初次谒见,要先割脾肉一块孝敬司主,但贿赂丰者可以免割。可是他在堂上悬挂的楹联却是“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这正是对人间黑暗的考场和寡廉鲜耻的考官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

《王子安》通过对知识分子变态心理的描写,告诉人们科举制度是怎样侵蚀人们的灵魂的。所以《聊斋志异》的更深刻之处,是它揭示了腐败制度对民族精神之摧残。

⑺ 聊斋志异全集白话文,txt

链接:https://pan..com/s/1OPFpLmzrEqr9YdCTZZzEIQ


提取码:r4ik
《聊斋志异》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⑻ 聊斋志异中一篇关于一山西人在金山除害的故事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检举读书人张某时运不济,在牧羊人的接济下,金榜题名,做了宰相。他的大女儿张荣却忘恩负义,妄图毁掉婚约,拒不与牧羊人之子完婚。她的妹妹张贞为报答牧羊人的恩情,毅然代姐姐出嫁。后来,张宰相被起义军杀死。张荣沿街乞讨,找到了自己的妹妹,发现他们生活得很幸福,便在树上吊起一根绳,为自己安排了最后的归宿…… 似乎再短的也很难找了…希望采纳啊!

热点内容
小说念武记最新章节 发布:2023-08-31 22:07:07 浏览:107
求系统类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4:10 浏览:291
开火箭的小说短篇 发布:2023-08-31 22:02:08 浏览: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1:11 浏览:932
有声小说仙妻有喜爆军蛇王燎上瘾 发布:2023-08-31 21:52:57 浏览:793
小说古龙武侠书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713
贾平凹有声小说藏地密码 发布:2023-08-31 21:48:34 浏览: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说 发布:2023-08-31 21:44:18 浏览:755
重生洛天小说 发布:2023-08-31 21:37:22 浏览:420
玄幻小说里的法力是什么 发布:2023-08-31 21:30:05 浏览:162